微米級仲鎢酸銨

20世紀90年代后,微米級仲鎢酸銨(Ultra-fine APT)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。微米級仲鎢酸銨與常規粒度的鎢粉相比,燒結溫度可大大降低,如果粒度分布很窄,燒結后的材料組織結構仍會保持納米大小的晶粒度。
國內外對微米級仲鎢酸銨的制備做過很多研究,有物理方法的氣體蒸發法,高能球磨法等。有控制氫氣流量、露點、溫度,或改變通氫方式,添加摻雜劑的優化傳統工序法,這種方法簡便易行、穩定可靠、質量好、成本低。有改變黃鎢,以鹵化鎢、藍鎢、紫鎢等為原料生產超細鎢粉,目前哪一種原料最適合生產超細鎢粉還不清楚。還有用熔鹽電解氧化鎢的電解法,該法技術條件要求高、生產率低。
由于微米級仲鎢酸銨(Ultra-fine APT)氫還原制得的金屬鎢粉的粒度大小在選定的工藝條件下,對原始的仲鎢酸銨粒度和晶體形貌有依附的“遺傳關系”。因此,由細顆粒仲鎢酸銨通過優化的傳統工藝生產超細鎢粉是可行的,目前的仲鎢酸銨粒度在25~60um,難以滿足生產超細鎢粉的要求。
表明活性劑制備微米級仲鎢酸銨的工藝
在探明溫度、溶液濃度、攪拌強度對APT粒度影響的基礎上,研究了表面活性劑制備微米級APT的工藝。
(1)不加添加劑的條件下制備微米級仲鎢酸銨的最佳條件為,蒸發結晶溫度45℃,鎢酸銨濃度272gW03/I,攪拌強度200r/mire。
(2)陰離子表面活性劑A和陽離子表面活性劑B都能使APT晶粒細化,但A對晶體細化效果較好。
(3)表面活性劑A加入時間和加入量對APT粒度的影響很大。晶核出現后添加,粒徑降低較明顯,1000mg/kg用量的表面活性劑A可使APT粒度降低20um,抑制晶體生長效果顯著,但粒度不均勻。隨A用量增加,APT粒徑逐漸降低,增至7000時則粒度不再下降。在蒸發結晶開始時加入7000-10000mg/kg表面活性劑A可使APT粒徑降低至5um。
結晶溫度對微米級鎢酸銨粒度的影響
隨著溫度的升高,晶體粒徑逐漸增大。在溫度低于500℃,下結晶,得到細小針狀仲鎢酸銨結晶。在溫度高于500℃,下結晶,得到大顆粒片狀仲鎢酸銨結晶。在500℃,和450℃,結晶時的晶粒度相差不大,因為500℃,時的晶形有兩種:片狀和針狀,片狀少量。
攪拌轉數對微米級鎢酸銨粒度的影響
在0到大約70r/min范圍內,粒度隨攪拌的加強而增加,當為50 r/min時仍有輕微的團聚。攪拌能增加固體與液體間的相對運動速率,從而加快晶粒的長大速率,晶粒度增加。當攪拌轉速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伏于70r/min,晶體粒度開始變細。這是因為轉速增加,晶體生產速率由擴散控制轉為表面反應控制,液流沖刷和顆粒碰撞造成二次成核增多,成核速率升高,晶粒度變細。所以攪拌既可阻止聚集體的生成,又可使晶體破碎和二次成核加劇,影響微米級仲鎢酸銨的均一性。200r/min后曲線趨于平緩,粒度變化不大,但在400r/min時,粒度明顯下降,晶體破碎現象嚴重。
如您有任何關于仲鎢酸銨的詢價及反饋,請隨時聯系我們:





